座人微利时代提高印刷生产效率之途径
微利时代提高印刷生产效率之途径
微利时代的形成,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。随着供求关系日趋平衡,市场日趋理性和成熟,企业间竞争加剧,平均利润逐步下降,暴利时代已成为过去。
印刷企业也面临同样的状况。几年前,一套精良的设备可以决定企业的订单、效益,甚至规模。现如今,当大家的设备处于同一档次,经营模式随之变化,注重比拼价格、服务和质量。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反省和思考,重新将目光从企业外转向企业内,思考如何提高生产效率。根据管理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,印刷企业的平均生产效率只有60%~65%,如果能提高到80%~85%,企业的利润和收益将会大幅度提高。因此,提高效率是印刷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必由之路。
工艺设计管理提高效率的前提
机台操作人员经常碰到这样的事:活件到了,但是纸张和印版还没准备好;印刷施工单没有规律的乱排,时不时插活件进来;印刷完成了,却难以进行印后加工,延误交货时间。所有这些都是由于不合理的工艺设计造成的。
工艺设计是一项指导性和技术性极强的工作,是彩色复制流程各工序的综合应用与合理匹配。具体地说,在企业所具有的生产设备水平和原材料的条件下,获得稳定的操作数据和设备材料性能数据,并找出各生产工序的可变因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,使复制过程中各工序材料、设备和人员之间得到最合理匹配,使工艺设计与实际作业协调一致。这项工作确定了彩色印刷复制品的复制质量、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。
结合企业实际,工艺设计中应注意如下事项。
(1)业务员在设计工艺施工单时,应根据客户的要求,特别是针对印刷和装订要求进行详细说明,并删除冗余信息。简单而明了的工艺施工单能给操作者带来很多便利。
(2)印刷施工单要按照印量由大到小排列:如果几个单子都是1万~2万印的,可按照规格从大到小排列,中间改单可省去清洗压印滚筒的时间。另外,企业一般都有多台印刷机,可将相同规格的活件安排在同台机器上。
(3)印刷施工单应按照墨量由小到大安排。如果先印刷的单子是大墨量的,那么下个单子很难马上把墨量减下来,想要快速撤墨只有不断卷墨,机器开开停停,浪费时间。
(4)要把胶版纸和铜版纸分开安排。一台机器如果长时间印胶版纸,改印铜版纸,保守估计至少要换红、青两块橡皮布。如果印铜版纸的机器改印胶版纸,要把好橡皮布换下,否则好的橡皮布就要报废。
(5)版面设计时,应该考虑某些排版方式会不会在印刷时引起不必要的麻烦,如 鬼影 现象,版面安排合理, 鬼影 现象虽然不能完全消除,但能够减轻。
(6)印刷一些特殊产品,如整本书没有页码标记,来样稿也是小样,工艺审核时就要特别注意。暗码很容易出现顺序排错、正反面出错等问题。怎样弥补呢?从机台操作人员的角度来看,只要在小样上标上顺序号,再加注些这页的主要内容,机台操用于低精度作人员在印刷准备时就可以节省许多时间,从而提高生产效率。
(7)贴色标看似一道很简单的工序,但是贴不好会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。
如果色标贴的太靠近成品则没有办法裁切掉;如果色标贴的太靠外又有可能印刷不上,对印刷、半成品检验带来不便,常需要放慢速度来补救。
此外,只有好的工艺设计方案还不行,还必须重视印刷生产中的工艺管理和有效监控,提高工艺方案的执行能力,控制全流程。
印前处理能力提高效率的条件
在海德堡中国有限公司巡回展上,某工程师给来宾们算了一笔账:短版印刷已成为世界潮流是避免更多人员伤亡的重要缘由的今天,假设印刷机的开机成本是1000元/小时,以20套/天计算。由于套印不准,延长校版时问,每套增加成本约为开机成本的20%,共计4000元/天;由于修补版面脏点,停机擦脏点、胶片痕,擦胶等,每套版增加成本为开机成本的20%,共计4000元/天:由于版面图像阶调不稳定,印品层次不足导致不断追色,每套版增加成本为开机成本的30%,共计6000元/天。~天下来由于拼、晒、印配合不当需多支出成本14000元。可见, 以印刷为重心的制版作业理念 非常重要。
以印刷为重心的制版作业理念 就是做好高质量的印前制版流程。解决方案如下。
(1)优化印前设备及输出校正。对照排机性能、胶片质量等影响胶片图文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进行线性化调整。
(2)晒版要把握3个重心。版面干净、套晒准确、图文阶调与印刷特性相配合。从而减小对人工经验的依赖,大大缩短装版、调版时间;印版也无须多次反复拉动,减少了印版拉伸变形而造成的套印不准,提高印刷效率。
(3)建立标准化、数据化的制版作业流程。在复制、打样和生产过程中,遵守有关点增大,纸张质量和油墨标准的特定参数,确保样张和印刷品在视觉上的一致性。
规范操作提高效率的保证
印刷品质量的好坏、效率的高低,过程控制是关键,规范操作是保证。
施工单传递着印刷过程中所有的信息,是进行印刷作业的依据。作为印刷操作人员,在生产前要认真阅读和领会印刷施工单内容,做好印刷准备和印刷工作。
(1)印刷准备和印刷工作。
①纸张准备:根据施工单核对纸张数量,进行理纸,了解纸张的印刷适性等。
②印版准备:操作人员在印版领取、保存和使用各环节要认真检查,妥善保护,避免不必要的损失。
③油墨和润版液准备:根据不同的承印物选用不同油墨和润版液:按照工艺,材料和产品要求,对润版液的pH值、导电率、原液含量、温度等参数进行设置。
④确定印刷色序:综合考虑油墨的明度、透明度、黏性、黏度和原稿色调、纸张性质、版面结构、机器类型后,合理安排印刷色序。
⑤活件预校:将预校好的信息存储在中央控制台中,在需要时调出信息,传送到印刷设备上,设备根据指令进行相应调节,提高生产效率。
⑥印版的拆装与校准。
(2)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检查。
在试印阶段和印刷过程中都应经常从收纸部抽取样张,使其与签样保持一致。在印刷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,切记开印之前要做什么检查,在印刷过程当中要做什么检查,通过这些必要的检查才能保证整批印刷品的质量。
(3)印刷结束后,要根据产品要求和机器生产安排进行后续工作。
生产流程效率成功的关键
印刷全面进入数字化流程,效率将比传统作业提高5~6倍,准确度与质量大幅提升,人为经验差距缩小,空间成本降低,因此,数字化工作流程是印刷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同时,随着色彩管理,自动拼大版、数码打样、直接制版等高新技术的应用,PDF文件格式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完善,阻碍数字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正在逐步消失,先进的输出技术加上工作流程智能化管理,使得印前处理、印刷、印后加工工艺过程中的多种控制信息纳入计算机管理,用数字化控制信息流,当断口上脆性断口占50%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断口形貌转化温度FATT50将整个印刷生产过程整合成一个紧密的系统,从而消除其中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,达到生产与管理的有机结合,操作者可以在任何时间监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状况,在任以客为尊何环节进行打样,允许最后一分钟进行修改。整个流程方便、准确、可靠、生产效率提高,中间没有颜色层次信息损失和变化,特别是点传递精确,一个数据走到底,产品质量稳定。如今,数字化工作流程在许多先进的印刷企业已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对整个印刷领域是一次深刻的技术变革,具有革命性的意义。
水泥砂浆拉力机建筑砂浆拉力仪
电子式万能拉伸机
管材环刚度试验仪